06
藝術 X 生態學及人類學《跨界學堂種子基金得獎提案 3 : 樹在街頭落淚》
節目日期

2022年5月7至29日

報名及購票 →

活動詳情/報名

概述

《樹在街頭落淚》選址歷史悠久的灣仔區,透過藝術探討和展現香港街道樹木的存在。現時常見街道樹木約20種,包括原生和外來品種,皆落地生根多年,好比香港多元人口,默默求存,見證都市變遷,無論多少人離開,樹木依然植根這裡。

項目為《跨界學堂》種子基金提案之一,應用人類學及生態學視野,以街道樹木和落葉為切入點,連繫人們和樹木的情感意識,處理社會集體創傷。項目共分三部份:(一)灣仔賞樹地圖、(二)落葉雕刻故事展及(三)體驗活動包括導賞、工作坊和爐邊會談。

「灣仔賞樹地圖」介紹區內具歷史意義或與社區生活相關的樹木,亦作為網上平台,予觀眾分享該樹木地點的相片、繪畫、文學創作等,連結生活日常​​,提倡人樹共存的社區觀念。


「展前活動(一)灣仔樹木生態攝影工作坊」

《樹在街頭落淚》社區參與活動之一,在寧靜的週日早晨漫步灣仔,用眼睛和鏡頭仔細觀察每日擦身而過的街道樹木,探索城市森林生態,思考人樹共存的意義和價值。導師將帶備單筒望遠鏡、數碼單鏡反光相機作教學用途,參加者可自備手機或專業相機。

*完成作品可分享至「灣仔賞樹地圖」網上平台。

導師簡介:劉善鵬(Pan Lau),香港資深生態導師,投入保育工作超過十年,熟悉香港雀鳥、爬蟲、兩棲類等野外物種和生境,到處遊山玩水,其生態攝影作品常見於各教育平台。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7日(六) 0930 – 1100
場地: 灣仔


「展前活動(二)灣仔樹木速寫工作坊」

《樹在街頭落淚》的社區參與活動之一,在灣仔區鬧市放慢腳步,跟隨城市寫生藝術家學習速寫技巧,重新觀賞街道樹木形態和地景,將尋常景物化為個人獨特創作,導師將提供水彩畫具、畫紙、鉛筆、畫板,參加者亦可自備畫具。

*完成作品可分享至「灣仔賞樹地圖」網上平台。

導師簡介:慧惠,香港插畫家和剪影師,曾出版個人畫集《給油麻地的情書》,於618上海街的壁畫獲選為World Illustration Awards 2020入圍作品。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14日(六) 15:30 – 16:30
場地: 灣仔


「落葉雕刻故事展」

「落葉雕刻故事展」以灣仔區歷史為主題,運用落葉雕刻出一個個城市故事,並設有導賞引導觀察樹木和辨認樹葉。另設一系列工作坊和爐邊會談,讓觀眾進一步討論自然與文化的界限。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20至29日 10:00 – 18:00
場地: 香港藝術中心3樓張靜蘭實驗畫廊


「策展人午間導賞(平日/週末)」

由《樹在街頭落淚》策展人帶領觀眾漫步展覽,探索每一組落葉雕刻、攝影作品背後,灣仔區經歷過的大時代小故事,介紹社區賞樹地圖路線;透過有趣的互動練習,學習如何觀察樹葉特徵,認識街道樹木品種和生長狀況,重新思考人類與其他物種的關係,並從在逆境中堅毅求存的樹木,觀照自身生於亂世如何自處。

日期和時間:
平日
2022年5月20(五)、23(一)、25(三)、27(五)日
13:15 – 14:00

週末
2022年5月21(六)、22(日)、28(六)、29(日)日 14:15  – 15:00

場地: 香港藝術中心3樓張靜蘭實驗畫廊


「體驗活動:灣仔街道樹木研習」

由香港藝術中心出發,帶領參加者漫步灣仔,認識不同街道樹木品種,學習觀察樹木結構和健康狀況,鼓勵日常生活多留意身邊樹木,細味賞樹樂趣,發掘樹木對社區生活的意義和價值。

講者簡介:羅文雪博士,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、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,專研香港土壤生態及蚯蚓物種對生態系統的影響。國際樹木學會註冊樹藝師及英國LANTRA AWARDS證書持有人。曾參與多項本地植物調查及森林群落研究,及生物多樣性教育項目。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21日(六) 15:30 – 16:30
場地: 灣仔


「體驗活動:樹葉藝術親子工作坊」

《樹在街頭落淚》展覽特別為親子設計工作坊,帶領小朋友和家長進行有趣的練習,學習觀察樹葉特徵,認識香港常見街道樹木和生長環境,利用樹葉製作小小藝術品,並設有親子共讀繪本,進一步提升小朋友的想像力和情感表達能力。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22日(日) 12:00 – 13:30
場地: 網上


爐邊會談(一)灣仔樹木保衛戰 – 市區植樹措施

灣仔雖然是鬧市,但存在極富魅力的樹木組合,例如面積廣闊和品種眾多的維多利亞公園、跑馬地墳場的壯麗樹木、東美花園的石牆樹、大隱隱於市由前港督種植的細葉榕等等。第一場爐邊會談將分享這些樹木的身世、令它們獨特的原因,一同反思我們與樹木的關係。

講者簡介:黎名川,環保觸覺的共同創辦人和現任主席。環保觸覺於2004年成立,一直關注與本地息息相關的環保議題,透過調查發佈和各項社區活動,希望提升香港人環保意識並付諸實踐。 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28日(六) 15:15 – 16:15
場地: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


「爐邊會談(二)口述歷史中的香港城市文化景觀」

口述歷史重視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記憶,這些經驗和情感通常發生在某個地方上,使這個地方對人產生意義,通過分享對地方的經驗、情感和主觀意識,人與人之間可達致互相溝通、理解,甚至產生社區的情誼。因此,地方不止是一個地理空間,還是生活空間、文化空間,不論藝術或社會研究工作者,當要探討一個地方的故事,如何收集和處理人們的記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這將於第二場爐邊會談交流和分享。 

講者簡介:王惠玲博士,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,以口述歷史探知香港的地方歷史和生活文化,是她的研究興趣之一,曾參與油麻地、土瓜灣、衙前圍村、香港仔水面社區及南丫島南段的社區口述歷史。相關著作見《記憶景觀: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》及《香港記憶》網站。 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28日(六)16:30 – 17:30
場地: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


爐邊會談(三)執樹葉的人 – 執着,還是不執着?

最後一場爐邊會談,由策展人和導師楊俊賢(鹽叔)分享項目創作意念和深層意義,從觀察街道樹木開始,研究試驗落葉腐化過程,思考樹木落葉開花的生命循環,回顧令人感觸的社會變遷和動盪時刻,觀照人生以至社會的轉化。

講者簡介:

楊俊賢,人稱鹽叔,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,後於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攻讀博士,在2016年與朋友創立「好青年荼毒室」,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哲學。 

日期和時間: 2022年5月29日 (日) 15:30 – 17:30
場地: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

藝術家

陳芷琳現為獨立研究員和圖文作家,畢業於香港大學理學士(生態及生物多樣性)及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碩士。曾於台灣與原住民合作種田,回港後參與灣仔、南丫島和荔枝窩等地區研究,另出版兒童繪本包括:《爺爺想做的事》(2019)、《大自然色彩》(2020)、《牛角包生氣了?》(2021)。透過藝術和漫畫創作回應社會議題,作品曾於港大「向也斯致意」展覽、《華盛頓郵報》展出。目前探索運用落葉作為創作媒介,刻劃城市百態。

分享到
相關節目